擁抱樸拙魅力
睡在自己搭建於樹林裡的帳篷,一周僅能沐浴一次,沒有網路和電話。每天清晨被鳥兒喚醒,在農場澆溉、收成、餵養整個劇團的食物來源,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徒,穿著破洞的二手衣,輪值撿柴、做飯、清潔;白天絞盡腦汁想劇本、不斷排戲、開發肢體,用回收物、紙板製作數量龐大的傀儡;晚上跟著村民唱詩歌,或是拉手尖叫著跳進冰冷的湖裡游泳;週五在瀰漫神祕氣息的塵土劇場演出反資本壟斷或是反全球化或是反文明暴力的戲碼;週六以歌聲結合逗趣的造型遊行,巡迴附近城鎮,提醒著「We are all on the same boat」;週日在凹坡處上演詼諧諷刺的傻氣馬戲,以及在兩個足球場大的凸坡處緩慢的操作巨型道具,營造祥和、優美、詩意的環境劇;甚至有幾天號召意識相同的學徒,帶上誇張的人偶布景、樂器,幫鎮民到工地抗議美麗的景致遭到利用和破壞。這樣勞動著體悟彼得實踐在表演藝術中,同時也落實在農場生活中的哲理,自然、純粹的氛圍下,大家就像追隨者,追隨共同的信念,一起籌辦一場盛大、隆重的夏季慶典。榮幸而滿足。
曖昧瘋慶典
路過不錯過

還有一項挑戰不輸在美國劇團行之時,被逼著掏出所有的英文字彙和肢體語言。在山區很多時候,普通話並不普通,被昆明、四川方言和彝族、哈尼族族語包圍,要遇上可以深入交談的人不很容易。要勞煩會雙語的年輕人翻譯哈尼耆老的智慧,亦非幾個小時的觀禮就可以達陣的。又或者攀談上了,會有年輕人顧慮族人的習慣不符外界文明而避談的現象。雖然礙於語言,資訊上不容易掌握,但很高興我們選擇的不是擴展成為觀光重點、鋪張的其他節日,而是真實的為自己族人的豐收、平安祈福的哈尼六月年。「苦扎扎」並不對外賓宣傳,也不統一日期舉辦,走的是「自己的節慶自己寨子過」模式。讓我們有幸用奔走多個寨子、多次以行動參與苦扎扎的方式,體會到哈尼族的友善、勤懇、好客,彌足珍貴。
數位VS本位
衷心感謝「創意遊中華」以及親愛的旅伴,給予我這樣的動力,收藏這豐碩的夏日。期待將這次「瘋慶典」所見所得轉化為教材,帶給我教室裡的孩子們。
同場加映(廖智賢撰文):
「瘋慶典」椎間盤|當旅行多了計畫兩個字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8.html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8.html
「瘋慶典」中國|床舖上的中國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5.html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5.html
「瘋慶典」元陽新街鎮|耐人尋味的火把節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0.html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0.html
「瘋慶典」元陽|哈尼梯田生紅米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html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