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瘋慶典」五里寨|苦扎扎古調

2014.07.19

今日,三度造訪五里寨,為的是拜訪昨天參與殺牛過程中認識的盧強先生的父親——盧文山先生。 

盧文山,五十餘歲,依然帥氣挺拔,參與過許多關於哈尼族文化的研究計劃,最主要的身分是是哈尼哈巴傳承站的傳承人之一。盧家代代擇一男兒傳承著哈尼族的傳統習俗的意義,最為珍貴的就是傳承了苦扎扎節的由來的古調。盧爸為我們唱起了四十分鐘之久的古調,在悠揚的歌聲中,經由盧大哥的翻譯和閒談,我們總算能知苦扎扎一二。

苦扎扎是哈尼族最隆重的節日,重要性等同過年,因此有過六月年」的說法。苦扎扎的日子以寨子為單位自訂在稻穗黃熟前的農曆六月之第一個或第二個屬豬的日子,又或者為了搭上彝族的火把節,有許多寨子是訂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當天或前一、兩天,這樣可以連著火把節一起熱鬧。而在外地的族人,不論多麼忙碌、多麼遙遠,一定要回到寨子裡過節三至五天。這其間節慶的種種,將由兩位特定人物「咪谷」主持。
那麼,關於苦扎扎就試著從咪谷開始說起吧。

哈尼族另一個特定的節日和漢人一樣是春節,不同的是,哈尼在農曆過年後的一週左右,會舉行阿瑪突節。在這一天,村民聚集在山神面前,推薦幾位身心健全、家庭圓滿的長者進行咪谷的神選。首先,要將阿瑪突節當天殺的雞的腿骨(除去肉後兩根骨中間形成一個空隙縫的部分)半埋在神樹下,接著讓候選者將三枝削得又尖又細的竹籤往雞骨縫裡插,三枝竹籤姿態最穩固、挺直、平均的兩個人,就成為寨子的咪谷」、「小咪谷」。當選咪谷的期間,只要稻穀豐收、村民平安、小孩茁壯,就會一直擔任至離世,才再補選,若是期間稻穀歉收或村寨有意外發生,一年後的阿瑪突節就會改選。

到了農曆六月,兩位咪谷會挑選一塊祥和土地和六棵樹木,由男人們利用這六棵樹建造以四根房柱支持而沒有牆壁的小蘑菇屋,作為讓山神到寨裡來觀看苦扎扎的祭祀房。房內要在高處架上一個小檯子用以放祭品,並由女人們採割鮮綠牧草擺放在祭祀房屋頂,象徵新氣象,但哈尼女人不能參與殺牲的過程,甚至是最後領肉品回家的,都必須是男性。習俗上,哈尼女人若是參與其中,將使得豐收的祈禱失效,觸碰過的肉品亦無法祭祖。

           

相傳最開始,祖先殺豬作為祭品,但連年歉收,長者們研商後決定全群村集資買牛,改殺牛後,那年風調雨順大豐收,從此祭台上僅供苦扎扎節當天殺的牛,不得供其他牲品。儀式在身穿傳統服飾的咪谷向山神磕頭後展開,村民殺牛放血後,砍下牛頭去角與四肢牛足稍加燒烤後,交由兩位咪谷親手在祭祀房烹煮,削下熟牛肉拜過山神,再由兩位咪谷和另外六位咪谷的徒弟當場食用完畢,並將剩下的牛下巴骨或足骨永久吊掛在祭祀房的樑上。剩下的牛身現場處理好,平分給每戶人家,讓村民們帶回家中料理,祭過家裡的祖先後在未來的三天內食用完。

        

殺牛前一天,除了磨刀霍霍,男人們在祭祀房旁的泥土地上俐落的搭建起用竹竿架設的鞦韆和用磨得光滑樹幹組裝的磨秋,是謂「磨秋場」。完成後,村民請咪谷頭一個打鞦韆作為開場,咪谷在一半平地一半崖的擺盪中祈求稻穀豐收、村民美滿、玩鞦韆和磨秋的孩子們安全平順的長大。等到隔天,孩子們總算能夠蜂擁而上,連續玩上十三天,輪完十二生肖的日子,就得拆除明年再見。

         

打鞦韆打磨秋的典故也傳唱在古調裡。相傳供山神降臨的祭祀房也供其他神明到人間遊玩,來自地下的龍王在這裡喜歡上來自天上的七仙女之一。為了引起仙女的注意,龍王牽走了仙女配有金鎖鍊的坐騎。仙女發現後一狀告到天神,龍王向天神澄清,他並非要偷仙馬,也非覬覦馬上的金鎖鍊,這是她愛慕仙女的表現。天神和仙女被龍王感動,便將仙女許給龍王這也是哈尼族從此有了結婚這件事的由來。)於是,龍王和仙女在祭祀房旁歡樂的快速旋轉、上下飛躍,玩耍的笑聲傳遍山頭,村寨裡的每個人都感染到了幸福、和樂。於是每到苦扎扎,殺牛以外,高高的打鞦韆和飛快旋轉著打磨秋也是絕對必要的祈福活動。如果能一男一女象徵龍王、仙女一塊兒打鞦韆和一塊兒打磨秋,祝禱會更加靈驗。

訪談的最後,我們問起盧大哥,當地居民對於元陽梯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看法。答案出乎我們預料是肯定的。盧大哥說,在還沒發展觀光以前,這裡的小伙子得到遙遠的異地打工,老寨裡的父母親掛念得很,心裡頭難受。現在,雖然很多旅館是由外地人來經營,但是當地打工的機會也跟著多了,留住了許多孩子,父母親不用受相思之苦。他們對於成為著名觀光勝地是樂見而期待的。

聊得盡興,盧家留我們在他們家住一宿,明兒一起去還沒有規劃入景區,卻能三面觀景的私房地點猛弄桌子山」,俯瞰壯闊梯田。可惜,已有別的行程的我們,就在盧家屋頂瞧瞧也就罷了。從屋頂上望去,寨子裡已經看不到傳統的蘑菇屋,盧大哥說早在二十年前,這裡就已經換成磚房了。儘管建材改變,物件一間間高高低低交錯著,穿梭走著就可能直接走進別人家的廚房、飼房。寨子裡家家戶戶都沒有門號,要收件都得到村委會去取。再望遠些,盧大哥指著幾個更深入山腰的寨子說道:「那兒一般人到不了,沒道路,東西全靠馬拉,有的甚至沒水沒電,還保留了最原始的哈尼寨子生活呢。」看著面露驚喜又立刻顯得有些失落的我們,盧大哥安慰著說:「以行走天涯的旅人來說,你們能這般玩,還行吧。」


下樓時,客廳已擺放好飯桌、碗筷,酒都備好了。盧爸燒魚,盧媽用珍藏的、只傳承給女性的土鍋燉肉,聯手做了極美味的晚餐,邀我們一起享用。舉杯之間,我們向盧爸學了哈尼問候語no哈露no,而盧爸、盧媽最感興趣的閩南話是gubaq」,牛肉。


                            


酒足飯飽,收起相機、筆記本,走在老虎嘴橘紅的夕陽和酒紅的臉遙相煇印的路上,我們相視而笑,屬於旅人的苦扎扎節告一段落了。


同場加映(廖智賢撰文): 

「瘋慶典」椎間盤|當旅行多了計畫兩個字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8.html

「瘋慶典」中國|床舖上的中國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5.html

「瘋慶典」元陽新街鎮|耐人尋味的火把節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0.html

「瘋慶典」元陽|哈尼梯田生紅米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html

「瘋慶典」元陽|徒步景區42公里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42.html

「瘋慶典」廣州到昆明|保持坐姿28小時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28.html

台灣|創意遊中華「瘋慶典」企劃提案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