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瘋慶典」全福庄大寨|苦扎扎初體驗

2014.07.15

若我們僅僅參考網路資料:哈尼苦扎扎於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那麼,我們不會有今日在全福庄的苦扎扎初體驗,沒有今日的初體驗,也不會有膽量在往後的其他寨子有更深入的體驗。

多虧了有1/2哈尼血統的蔡姐糾正了我們的資訊:這裡有幾個寨子的苦扎扎是訂在農曆六月屬豬的日子,因為是十二個生肖一直輪下去,所以不會固定落在哪一個日期,第一個屬豬的日子已經過了,第二個屬豬的日子715日是你們可以造訪的最近期,推薦你們去全福庄吧。一個庄有五、六個寨子。

那麼,我們昨天在牛角寨屬狗的趕集上,可說是碰巧見識到某些今天苦扎扎的哈尼人在辦年貨、買牛囉這麼想著,亢奮之情加快了我們的動作,一早搭到在地價麵的一人5元抵達全福庄。

下車的路口,就看見傳說中的蘑菇屋,雖然壁面已是改良過的磚牆,而非古老的石牆混泥土,但屋頂的茅草搭配鵝黃的粉牆,還是十足迷人。我一邊走下通往寨子的窄泥路,一邊想像著成群的蘑菇屋坐落在一起的畫面,裡頭穿著以藍色為基底的哈尼人勞動著,豈不就像藍色小精靈一樣,過著似乎時時有卡通配樂響起的動漫生活。走了1.5公里,寨子的廣播系統還真的循環播放著歌謠,只是視覺上我對寨子的憧憬,終究是不實際的。這裡蘑菇屋和一般屋舍的比例大概是3:7,且交雜在一起,難有身處精靈世界的魔幻感覺,不過,泥路上晃晃悠悠散步的小豬仔、竄東鑽西的小雞、窗子裡正操作織布機的婦女、搖晃著小腳坐在自家屋樑垂降的迷你鞦韆上的小孩、屋簷下烤著豆腐的老人、正在挑水的年輕媳婦,還是令人感到奇趣。特別是,每條泥土路分歧的小支線終點,都可以欣賞到全福庄3700階梯田的美景,不同於其他景區大景的壯闊,這裡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走出家後門,就下到田裡去耕作的真實感。





但是,可以舉行慶典的廣場在哪,人潮又在哪這裡的人看起來就像在過日常生活一樣淡定,我不免擔心是不是資訊出了錯誤。終於攀談上會說普通話的青年盧聰、盧華,為我們釋疑。他倆是堂兄弟,平時在外地讀書,今天特地回家過節。領著我們來到小學校舍的後方,那裡已經架好了慶典用的鞦韆和磨秋,分別被孩子們團團圍住,等著輪流飛上天。苦扎扎是哈尼族自己人過的年節,不歌舞、不張揚、不搞觀光的,所以一般外地人是不會來到寨子裡的。孩子們一看到我倆,害羞地跑到校舍窗邊躲起來,直到我們嘗試打磨秋的彆腳姿態把大夥兒逗樂了,大家才再度跑上磨秋場和我們同歡,甚至開始要強,較勁著鞦韆是越打越高、磨秋是越打越快,玩法花招盡出。打鞦韆其實就是盪鞦韆,大家都會玩,但慶典架的鞦韆真不是普通的高,盪出去腳下還是一片有一樓高落差的低地,很刺激,大一點的孩子耍起技巧來,只是在旁觀看都會心跳加速。打磨秋,像是可以旋轉的翹翹板,兩端要有人,一上一下邊轉著邊踮地跑出速度,就著離心力,整個人飛起來,看似危險困難,嘗試了幾次,也就上手了。邀請孩子們陪我扳上磨秋,感受飛躍的快感,磨秋場旁一樓高的落差低地更添驚險,我緊張的驚呼聲與孩子開懷的笑鬧聲,不絕於耳。

                      

                 



玩累了,正準備在磨秋場轉角的小亭子歇歇,就看到一位身穿傳統服飾的男人(一般哈尼男人不穿傳統服飾),領了十幾個強壯的男人,拿著刀,牽著一頭水牛,要進入慶典的重頭戲「殺牛」了。穿傳統服飾的男人,在亭子下布置好放有一碗飯、一顆蛋、一袋稻穀和三杯酒的小桌,對著桌前磕了頭,坐定後搧了搧蒲扇,男人們便開始用繩子繞過牛腳,使勁讓牛倒下,牛掙扎的力道相當猛烈,隔有一小段距離的我都不由自主的往後跳開。但勇敢的哈尼很快的就讓牛兒就範,並熟練的、迅速的在牛頸上劃下一刀,伴隨牛兒長哀聲漸弱,勻稠滑順如油漆、色澤飽滿亦如油漆的牛血汩汩流出,男人用臉盆接下鮮血的同時,旁人往盆裡撒入整包的味精,徒手伸入盆中攪拌,血紅的旋渦轉啊轉啊,攪得我感覺自己的五臟六腑全撞在一起,往肚臍的深處下沉,不是噁心,是震撼。




還來不及看放血後的肢解,盧家兄弟趕著的要我們上他們家吃飯,真是萬分驚喜。進屋,盧家兄弟首先向我們介紹屋裡祭祖的小檯子,就建在牆上高過頭的位置,檯面上沒有放任何牌位或偶像,空無一物,苦扎扎節期間,每天早晚都要對著檯子磕頭。來到窗邊飯廳,飯桌是矮桌,椅子是更矮的凳子,屋裡沒有燈,我們就著天光吃著此地盛產的紅米,品嘗著道道辣、道道麻的豬、牛、雞料理,在座的長輩們和我們語言不通,仍微笑著不停與我們敬酒,打從心裡感覺到溫馨、可貴。

飯後,盧家兄弟陪著我們在寨子散步聊天,提到寨子裡的小學只供讀至五年級,六年級得到別的寨子續讀才能畢業,得以顯現這裡的教育環境並不完備。寨子裡會繼續升學中學的人亦為數不多。因而,較難找到精通普通話又能說出哈尼節慶文化的人。此刻,迎面而來的哈尼奶奶,燦笑著走向我們比手畫腳地邀我們也到她家去吃飯。哈尼的好客,真誠自然。


全福庄大寨苦扎扎初體驗,雖然沒能從十幾歲的盧家兄弟口中得知種種習俗背後的緣由,但心裡已是滿滿的感動。


同場加映(廖智賢撰文): 

「瘋慶典」椎間盤|當旅行多了計畫兩個字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8.html

「瘋慶典」中國|床舖上的中國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5.html

「瘋慶典」元陽新街鎮|耐人尋味的火把節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0.html

「瘋慶典」元陽|哈尼梯田生紅米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html

「瘋慶典」元陽|徒步景區42公里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42.html

「瘋慶典」廣州到昆明|保持坐姿28小時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28.html

台灣|創意遊中華「瘋慶典」企劃提案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